首页 >  资讯 >  详情

泸州小市有历史,900年沧桑遗留,一座“达园”试问文化归何处

2023-08-15 09:42:46来源:腾讯网

诚然关于文化这个东西,重视的人和不重视的人都是一样的活着,没了难道就不吃饭了吗?当然要吃,谁能阻止列位不进食呢?

江阳沽酒客常常自诩是民俗文化的研究者,其实也是个人自娱自乐罢了。有人鼓励,有人无视。有人附和几句算是有心人,有人嘲讽几句也无关痛痒。两者都没有好与坏,只是站的角度不同。

今天想给大家聊聊小市一座最近几年才彻底消失的庄园“达园”。它历史并不长,不到百年,比起小市的历史来说,不过是沧海一粟。


(资料图)

今天我们谈小市,印象就是破破烂烂,而且相信小市大多数的原住民都期盼尽快改造,甚至包括大多数泸州人也希望它能焕然一新,沽酒客亦是如此,毕竟这里曾经是泸州的繁华地。小市从明清以来,因盐运繁荣、商贾云集、冠盖络绎、居民殷阜、第宅蝉联、甲于江阳。谁希望它从此就是衰败颓废呢?

回顾历史,清光绪中期,四川总督丁宝桢改革川盐运务,官督官运。小市各码头云集运盐大小船只4000余艘,泸州运盐船帮成为朝廷认可的川楚八大船帮之首,船家、船工上万人。运盐船只又分计岸、边岸、楚岸之盐船。盐船也就成了官船,凡出川士大夫、大贾巨商、行旅无不从小市搭乘运盐出川的船而下吴楚,达扬州转运河入京,所以才有赵熙笔下的“岁岁官船出故乡”之说。

然而今非昔比,当年的老大哥,变成了糟老头子,泸州城早就不是三山九庙不出城的那个年代,如今的东南西北,扩建开来,疆域更加广阔,只是高楼大厦,商户聚集都不在老城区了。虽然水井沟还顽强的占领着泸州商圈的第一把交椅,但是老城始终是最应该保留传统和人情味的地方。因为老泸州所有的记忆都在这座古城被日益沉淀。

当年泸州过河——小事(市)的谚语,整个四川都通用,影响颇深。河水对岸是大市,小市可不简单。据史载,南宋以来,临安的粮食、军马以及朝廷的物资全凭四川水运,每年运送的军粮达150万石,从泸州、小市各码头发运的粮船达千艘,运量数万石之多。

从沱江上游金堂运来的烟叶,资中、内江的糖,邓关下来的盐,都在小市码头集散中转。永宁河下来的云贵山货、土特产品及朝廷贡品也在小市转上川江中盐棒大船。运往邓关、自流井的竹木年达数十万根,各地牛卖往盐井、盐场年过数千头。发达的水运成为小市经济的支撑,在沱江口为小河第一大码头,在川江上已是36大码头中全国性的商业集镇。

小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凭借一江水运托起小市数百年的繁荣,泸州木船盐运和盐关税收造就一大批大贾巨商。

当年小市商贾有钱以后,自然不甘心被人叫做土老肥或者暴发户,在封建礼制和传统道德观念的驱动下,为光宗耀祖、流芳百世、乐善好施之名,盐商、士绅纷纷解囊出资,倡修寺庙、道观、宗祠、牌坊,以祭神灵先贤,以传世显荣。

《泸县志》载,仅临街牌坊就有9处之多,占泸州城中牌坊总数的七分之一。小市先后兴修九宫十八庙,宝莲寺、定水寺、观音阁、洞宾亭、川主宫、桓侯宫、王爷庙、玉龙宫、葆贞观、陈公祠、水神祠,真武宫、文江馆、三教洞、抚琴台、观凤亭、宿云亭、归子寺。并从明正德十三年为举人何其贤在大街建奎光牌坊,嘉靖十六年为进士李继贤建戊戍进士坊,明万历二十年为赠副使吴鹏翼,参政吴谦呈头在大街建钦承三分坊,万历二十九年为御史王藩臣建御史坊。清雍正五年建马曾氏节孝坊,乾隆五十六年杨世俊妻奉旌建杨肖氏节孝坊,仅在光绪年间就先后建节孝总坊、孙宋氏节孝坊、陈毛氏节孝坊等。

小市作为泸州历史文化之城的一部分,无论经济、政治、文化、军事诸方面,先哲们都在此留下蔚然可观的历史遗存。但展示在今天世人面前的小市却感受不到杜甫、唐子西、杨升庵、王士祯、赵熙之后的气韵与书香,除老窖酒池、葆贞观、宝莲街、凌子街、中盐巷以及抚琴台、洞宾亭、纯阳洞外,其他地方,人们已呼吸不到应有的历史文化气息。

临江岸的倒退街(今称半边街)的灰瓦粉墙、吊脚楼和青石板老街本来还依稀可寻当年盐码头的影子,当然因为改建,影子都已经成为历史,“达园老宅”的石牌坊、石门之前还残存建筑符号。如今已经变成一块荒地。

“达园”位于龙马潭区鱼塘街道望山坪社区,为民国乙亥(一九三五年)年建成的传统青砖灰瓦古民居建筑。庄园叫达园,达者,阔也。庄园主谭若泉先生,达园建于民国乙亥年,即1935年。

民国初时庄园主谭若泉先生是律师,家阔气,庄园主两儿两女,解放后谭若泉律师不够地主,房没被分给贫下中农。听说庄园主的一个儿子当过鱼塘小学校长,一个儿给酒厂打工。一个女在新疆工作。后来达园老房垮了些,卖了些给王家。

之前达园还有大门

这位谭若泉先生是民国泸州大律师,但是江阳沽酒客手头资料有限,实在无从考证此公生平,只是当我来到今天的谭园山庄(农家乐),只看到一副广告画面,这也算是这个农家乐的老板有心,没能力把它维护下来,还拍了照片留作纪念。

从照片上依稀能看到大门上方石牌扁额上面雕有:主人若泉先生题、民国乙亥、达园等字体。由于石质风化较为严重,部分字体已消失或模糊不清,无法辨认。青砖黛瓦的达园、门前的石质阶梯、石砌小桥和黄桷树……历经近80年风雨沧桑,古韵中散发出醇厚的文化气息,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但是今天沽酒客看到的实际是坍塌后的遗址,听周围的老人说,此处花园并不想之前听人说的就是谭律师的,谭律师是在高家人手里买的。高家人又是谁,当年是此处的地主还是大户?这些就无从考证了,只知道谭律师买了这里后,开始兴建,在望山坪这块独树一帜的呈现了一座雅致别趣的私人庄园。

沽酒客想,谭先生应该是一个风雅的人,虽然是律师,但是可能更向往当一个文人,鲜明古代隐者的岁月,要不然怎么不居住在城里,反而选择这江上的山壁。不过此地风水极佳,不仅仅可以俯瞰长江,而且不远处还与泸州古八景琴台霜操的抚琴台相邻,真的是可遇不可求的绝妙之处。

如今的达园还剩下个梯子

可惜这些都只能通过图片和自我的臆想,有人说这些大房子不就是修来住的吗?年岁久远,自然经不起风霜,能维修就维修,不能就是危房不再安全。从住建的道理来说没有错,可是从时代的缩影来看,民居建筑,恰恰反应了那个年代独有的气质和工艺。它们已经自带了文化属性和民俗气质,这些东西,这些历史建筑是体现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生动载体,是城市风貌特色的具体体现,更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

如果你不曾有这样的意识,那么当年百年之后,子孙后代问我们有何遗留和馈赠,是会被责骂的。

历史古建筑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载体,通过古建筑,可理解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一定意义上,它们是某个城市“历史记忆的符号”和“城市文化发展的链条”,因为,它们见证了这个城市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一旦破坏,就再难以恢复和接续。

一座古代的建筑无论如何破旧,其内在的文化内涵与千年的历史痕迹是无法被替代的。反之,一座当代的仿古建筑无论在外形上做的多么神似,但如果其内在的历史遗迹几乎为零,其文化内涵肯定无法达到与古迹相同的高度。记录历史,展示文化,载托灵魂,就是古建筑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将古建筑的历史因素进行完整的传承与表达,便是今天古建筑保护的真正意义。因此,我们再去欣赏古建筑时不应只关注其外在的美学特征,更应透过古建筑的砖墙看到其内在的文化魅力。

《威尼斯宪章》说:“世世代代人民的历史文物建筑饱含着过去岁月传下来的信息,是人民千百年传统的活的见证……。”保护古建筑便是保护人民千百年传统的见证,不保护古建筑便是自毁国家和地方历史文明的见证。

沽酒客爱这座城市,不排斥新的事物进入,不反对家乡变成现代化都市,但是我们的文明和历史遗迹为什么不可以和现代文明和谐相处呢?我相信事在人为,当我们真的重视自身的历史和文化的时候,就是一个地方开始发轫和崛起的时候。

关键词: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