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详情

世界热点评!京沪六场大戏追寻尚小云之风,尚派传人韩宜珈展古典女性金石之坚

2023-06-08 15:08:22来源:新民晚报

上海京剧院尚派传人韩宜珈将于6月9日-11日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7月6日-8日在北京长安大戏院,连续三晚演出尚派剧目《玉堂春》《大探二》和《汉明妃》,其中《玉堂春》和《大探二》是尚派比较有代表性的青衣戏,尚小云代表作《汉明妃》全剧近年更是鲜少在舞台上演出。两座城市六场大戏,萧润德、萧润年、陈少云、李宏图、严庆谷、凌珂等名家倾情加盟,堪称“群英会”。

韩宜珈是尚小云的再传弟子,师从尚小云的亲传弟子孙明珠、周百穗和尚慧敏,宗尚派18年,她深感尚派艺术文武并重,博采众长,“尚先生演绎的人物是非常先锋的,与现在流行的大女主非常契合,我想任何时代的女性都是多样的,会有传统定义中的闺秀女子,也会有飒爽英姿、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元帅梁红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尚小云以刚柔相济的表演著称,独树一帜地以青衣应工塑造了梁红玉等巾帼英雄,其实他的唱功也毫不逊色,曾被评价“铁嗓钢喉,穿云裂石”。韩宜珈认为,自己不仅要传承尚派的剧目,更要传承尚小云先生“志趣坚决”的艺术信念。

1917年,尚小云第一次在上海天蟾舞台登台,唱的就是全本《玉堂春》。两年后,他随杨小楼来上海,从九月初到次年一月,连续演出90多场,除了春节期间封箱停演,他每天在天蟾登台,演出的众多剧目中,《玉堂春》是最受欢迎的剧目之一。

2007年,韩宜珈师从尚小云的孙女尚慧敏学习《玉堂春》,此后十多年她一直往返于武汉和上海学艺。老艺术家授业严谨,《女起解》的反二黄慢板一共八句,唱十分钟,韩宜珈学了整整一个月。老师反复强调:“功夫下在平时,从开始就要学扎实。”

尚小云的唱腔以高亢明亮著称,《玉堂春》和《大探二》这些各门派青衣都唱的经典戏,梅派以华丽见长,张派倾向唯美,尚派独辟蹊径,突出女性的韧劲和烈性,苏三有着不甘被命运摆布的顽强性情,李艳妃能够以强大的信念感捍卫她认定的正义和公理,她们为自己发声时,不是温婉示弱的闺秀,她们的声音和性情,有着金石般的质地。

尚小云极为重视昆曲对京剧的滋养,他的“私房本戏”,即他所创作的新戏,大部分是在昆曲留存折子戏的基础上,增加头尾编写而成。《汉明妃》就是他把昆曲折子戏《昭君出塞》扩充后诞生的尚派特色剧目,王昭君也因此和梁红玉、双阳公主并列为尚派青衣最深入人心的角色。

遗憾的是,尚小云演绎的《汉明妃》没有留下完整的影像资料,仅有尚派后人保存的舞台演出记录本作参考。所以这部“经典中的经典”,极少见于当下的舞台。《汉明妃》对韩宜珈有着特殊意义。她还在中国戏曲学院求学时,既习张派青衣,也能演《扈家庄》这样的武戏。文武双全拓宽了她的戏路,却让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陷入迷茫,无法给自己选定方向。恰在当时,她看到尚小云亲传弟子孙明珠为尚先生录音配像的《汉明妃》,尚小云刚中带柔的唱腔结合孙明珠柔中带刚的表演,载歌载舞的尚派艺术让韩宜珈豁然开朗,成为她从艺路上的明灯。

韩宜珈在过去的几年里陆续向尚派名家周百穗和孙明珠学习《汉明妃》的唱段,这次为了让《汉明妃》全剧重现,韩宜珈和老师承担了剧本整理的工作。她结合1957年的老录音、演出记录本和尚派传习的记忆,最终确定了《描容》《离家》《冷宫》《金殿》《出宫门》和《出塞》这六折戏。其中前四折为京剧,最后《出宫门》和《出塞》为昆曲,最大程度地保留尚小云当年演出“文舞并重,京昆同台”的特点。

这其中《出塞》一折的难点,也是最精彩的看点在于,同一个旦角的表演,既是内心悲凉的闺秀,又是昭君骑着的烈马。在表演气势凌厉的技巧时,不是把昭君演成“打女”,而是演骏马驰骋,微妙的是,马的倔强性子其实和昭君的心理状态是暗合的。同时,即便在做挥鞭、掏翎、搓步这些身段时,旦角的上半身要保持极为端正优美的姿态,尤其当昭君和马夫有对白时,要演出一个温婉清正的姑娘。韩宜珈在学习和排练的过程中,很深地体会到,尚派表演的高难度技巧和特有的美学气质,以异常丰富的层次感体现在《昭君出塞》中,一部《汉明妃》,凝聚了尚派表演艺术多元化的底气和特色。

韩宜珈介绍道,伶歌三叠是健图文化打造的戏剧艺术品牌,立足于传统戏曲,希望能让京剧的美不再藏于深闺。2018年,“伶歌三叠·序”上演于1862时尚艺术中心,今年,“伶歌三叠·第一季”将在上海和北京先后上演。未来,伶歌三叠还将走上国际舞台,出访海外,与各国不同的艺术门类进行交流学习。(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关键词:

[ 相关文章 ]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