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详情

歌颂劳动美 礼赞奋斗者——贵州省住建系统省五一劳动奖章、工人先锋号获得者群像扫描-世界最新

2023-05-01 20:34:19来源:天眼新闻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奋斗者。


【资料图】

4月28日,贵州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大会在贵阳隆重举行。贵州省住建系统的王永俊、穆华银、李委、卢云祥、郑克勋荣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省规划院建筑一所、省建筑设计院一分院设计团队和中建四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青龙花园安置小区项目部荣获贵州省工人先锋号;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荣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状。

中铁十七局集团安(顺)盘(州)高速13标项目280余名建设者“五一”国际劳动节坚守在施工一线。

值此“五一”国际劳动节,我们用笔墨和镜头记录下他们攻坚克难,积极创新,全力以赴推进工程高质量建设的精彩时刻,致敬这群城市建设中最可爱的人。

贵州省工人先锋号 

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分院建筑一所

执着追求 精益求精

这是一支信念坚定,勇于担当吃苦耐劳的团队。

“将工作谱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是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分院建筑一所每一位职工的坚定信念。工作中坚持党建引领,强化责任担当,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精神,扎根贵州基层为城乡建设提供技术服务。近几年,组织团队开展人畜混居整治、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传统村落保护、城镇住房保障等调研,派出驻村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20余人次,激励职工深入基层、冲在一线,调研扎实、思维创新、蓝图实用,实践出真知,为贵州省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这是一支年轻有为,成果丰硕的团队。

“争当新时代四化先锋”是这个平均年龄35岁年轻团队的工作指引。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精准发力,积极承担省级顶层设计、课题、导则等研究项目,包括《贵州省宜居农房改造指引》《贵州省传统村落改造指引》《贵州省老旧小区改造研究》《贵州省住房保障体系研究》等10余项;完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宜居农房建设试点等项目20余项,开展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15项,积极探索设计牵头的总承包乡村建设模式;开展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等规划设计项目30余项;同时,完成制酒、医疗、体育、教育、科研等咨询设计项目50余项。

这是一支凝聚有力,精益求精的团队。

“团结、拼搏、务实、创新”是建筑一所的团队建设理念。除了夜以继日地在一线从事技术服务工作,同时注重技能竞赛,每年多次开展技能比拼,先进软件的能力比拼等活动,积极参加院里和行业的相关比赛活动。在2021年全省特色田园村庄规划技术竞赛中,建筑一所参加7个村的竞赛,最终5个村获得最佳并入选省级示范试点。这是一支能干事、能比拼、能学习的正能量团队。曾荣获省住建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集体);涌现出一批积极向上的先进职工,分别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省最美劳动者”“省优秀青年勘察设计师”“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国住建系统劳动模范”等8人次;近五年获得省级技术成果奖一、二等奖11项,其他奖项15项。

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 

贵州省建筑科学研究检测中心副院长卢云祥

用我之技 筑基添力

卢云祥(左二)

“基建工程建设功在当下、利在千秋。唯有用最科学严谨的技术,才能让它们长久稳定地发挥作用。”从事建筑检测工作那天起,卢云祥就咬定了这一信念。

2002年至2011年,卢云祥于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攻读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2011年7月入职于贵州省建筑科学研究检测中心。主要从事建筑工程检测鉴定、加固改造、病害整治、数值仿真分析及相关工作。

在十几年前,拥有博士学历的卢云祥,无论在同龄人,还是同行业中都可谓翘楚。而与之对应,巨大的工作压力也压到了他的肩上。

从业以来,卢云祥参与完成了三峡深孔闸门环境随机振动法模态参数识别、陕西喜河弧形闸门人激振动法模态参数识别、上海LNG储罐温度场固液耦合分析、华能南通电厂接输煤工程谐波振动时程分析、成都卷烟厂大型铸钢节点承载力非线性分析、江苏醋酸厂非线性粘滞阻尼减振改造等代表性工程。一项项重大任务的参与,让卢云祥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迅速融合,业务能力突飞猛进。

在完成数百项工程诊治、综合检测鉴定工作后,卢云祥凭借丰富的经验,先后对诸多大跨预应力结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空腹楼板结构、钢网架结构、景观木结构及各类灾后抢险工程进行了关于检测鉴定及修复加固的技术服务。所探索出的山砂混凝土强度的回弹法、后锚固法、剪压法等检测技术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工程实践。主持和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课题9项,获得各类科技奖7项。

凭借专业的能力和突出业绩,卢云祥陆续荣获优秀员工、优秀党员、青年岗位能手、十佳工程师等各类个人荣誉褒奖10余项。身兼中国建筑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委员、工程建设行业杰出科技青年、贵州省建设工匠、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等多项头衔。

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 

贵州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焊接压力管道焊工班技术组长穆华银

用心在钢铁上“绣花”

在贵州建工集团一公司的项目现场,经常会看到一位身穿工作服,手提焊条的师傅游走于各个作业现场。从焊枪都拿不稳的学徒工,到焊缝一次合格率高达99.5%以上的老师傅。他就是一个把焊枪当“针”,把材料当“线”的焊接“绣花人”,贵州建工集团一公司的电焊工——穆华银。

学徒时候,年轻稚嫩的穆华银,曾经连焊枪都把不稳。师父告诉他:“要想当一名合格的好焊工,先得把稳枪,才能焊准点,这是基本功。”为尽快掌握技术,他一方面早来晚走,虚心请教,一方面仔细观察,用心揣摩,反复练习焊条的使用角度、施焊的方法等。另一方面,用长时间端枪、举哑铃等方式持续练习自己的力量。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光景,他手持两三斤重的焊枪也纹丝不动。

室外焊工工作很辛苦,冬天在几十米高的脚手架上干活,手冻得连焊把都握不住,戴厚手套又会影响精度。夏天,天气再热也得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有时管材需要加温才能施焊,温度就要达到200多度,背上太阳晒,脸上电弧烤,衣服湿了又湿。

最辛苦的还是需要仰焊的时候,为了不影响整体质量,温度高达几百度的焊渣掉到身子上也只能忍着,工作中经常是旧伤还没好,又落下了新伤,这对穆华银来说都是家常便饭。2022年11月,穆华银代表贵州建工集团一公司参加了全国建筑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贵州省选拔赛暨全省建筑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焊工的比赛,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从来自贵州省的众多行家里手中一举夺得了焊工工种第二名的好成绩。

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走来的他,深谙“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这个道理,多年的一线工作锻炼,让他从初出茅庐的“愣头青”逐渐变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好手。这个在生活上容易满足而在工作中永远孜孜不倦追求的人,平和而坚毅地专注在焊工这一普通的岗位上,不停歇、不满足、不止步……

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

贵州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施工员王永俊

以行动秀出精彩

“不忘初心之志,争当有为人”。在大学就入党的贵州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施工员王永俊一直没有忘记自己说过的这句话。参加工作后,他以行动作答:以实干的姿态、奋进的脚步,书写了朴实而灿烂的人生篇章。

回望过去,无论是在2018年同济堂骨科中药生产研发基地项目一期工程的日夜坚守,2020年苏州龙之梦大酒店项目的攻坚,亦或是贵州脱贫攻坚时期对贫困人员的教学培训,他始终以勤学者的角色、奋进者的姿态、严师者的教诲,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以百折不挠的勇气和充满激情的干劲去面对各种难题、矛盾、艰难形势,干出了成绩,秀出了精彩。

项目上熟悉他的人都给他取了一个“严老师”的绰号。在施工过程中,他始终把工程质量视为自己第一件大事来抓,工作要求非常严格。一谈起施工,他就变得滔滔不绝。时时讲,处处讲。早晨碰头会上讲,每天上下班讲。凡是他看到的或听到的,只要是质量问题,他从不放过。“严要求、高标准”已成为他的工作习惯,同事们对他的“唠叨”也习以为常。

反反复复地强调,也让质量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他所在的项目部以其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精湛的施工技艺为公司树立了干一项工程交一方朋友,占一片市场的建筑经营典范。

工作中的他,始终坚持“多听、多看、多悟”的“四多”理念,是大家公认的施工技术能手、领军人物。对身边的同事,他更是真情帮助、有求必应。公司每年的“师带徒、传帮带”人才培养机制,他总是主动申请尽量多地接纳年轻的毕业生到自己所在的项目,把毕生所学、所见、积累的工作经验、工作技能以最快的方式教给新来的年轻毕业生。

14年来,他从一名实习工成长为公司优秀的项目施工员,连年荣获优秀党员、企业优秀领军人物,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当初的诺言。

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

中建四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贵州轮胎厂项目经理李委

在实战中锤炼过硬本领

李委,典型的陕北汉子,体格健壮,目光炯炯;说话一言九鼎,干事雷厉风行。他把中建四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当作奋斗的战场,人生的舞台,尽情挥洒汗水,用自己的勤奋与努力演绎了别样精彩。

“要干就干出个样来!”这是李委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用15年时间,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回声,用实际行动完成了人生蜕变。

多年来,无论岗位如何调整,他都坚持工作学习两手抓,利用业余时间强化专业知识,注重提升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在一次次实战中锤炼过硬本领,他喜欢扎根项目一线,在得知项目因预埋影响工效,通过一次次的沟通研究成功将项目预埋功效提高,获得省部级工法。2020年取得科技成果2项,省级工法7项,专利成果17项。2021至2022年,李委及其创新工作室的成员累计获得授权专利8项。

2020年,他精益求精,不断钻研科技创效方法。在公司成立“李委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后,他带领工作室团队迎难而上,克服种种技术难关,带领团队实现了贵阳国际金融中心项目制冷机房的高效装配式施工。面对施工风险大的大型制冷设备运输、大型储罐制作工程,他又带领团队完成省部级工法“基于BIM技术的大型闭式蓄冷罐制作拼装工法”及“一种大型闭式蓄冷罐制作拼装方法”,并获国家发明专利。同时指导其团队在受限空间吊装、大型设备吊装、非标装置制作等方面数次获得省部级工法及授权专利,为企业创造大量直接经济效益。

广州西塔、贵阳国际会展中心、201大厦、贵阳未来方舟、花果园……经他参建的项目,不仅是当地地标性建筑,更是荣获了省优、国优和鲁班奖等各项奖项。

步履不停,奋斗不止。在平凡的岗位上,李委用高远的理想,赤诚的情怀,辛勤的汗水,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精品工程。

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郑克勋

躬行山水绘蓝图

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各种科技奖项20余项——翻看个人工作简历,满满都是骄人的成绩,这一切的成就,离不开他16年来在该行业中的坚守和奋斗,他就是中国电建贵阳院一级专家、工程勘察院副院长、贵州省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郑克勋。

工作16年来,他先后负责和参加了国内外40多个大中型水电、水利、环境工程的勘察、建设和研究,解决了许多岩溶难题。中国岩溶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4%,贵州更高达74%,岩溶工程和岩溶环境问题异常复杂。郑克勋传承创新贵阳院岩溶核心技术,立足解决一个问题创造一批成果,针对岩溶水库渗漏、隧道涌水和岩溶水环境问题在国内多个省市开展咨询和病害治理。其中被视为世界级难题的贵州猫跳河四级窄巷口水电站的严重渗漏问题(之前屡经处理渗漏量仍超过17立方米/秒,为教科书中水库渗漏的典型案例),郑克勋团队创新勘察测试手段,精准查明位于水面以下100米深度的暗河渗漏通道并成功封堵,处理后每年新增发电收益1800万元,中国工程院卢耀如院士评价窄巷口的研究和成果为“工程地质专家们的重大成就”。

创新永远在路上,奋斗正当其时。“十四五”以来,郑克勋牵头负责贵州省十余个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超过1000万千瓦)勘察,他带领贵阳院勘察团队,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创新天地协同的全方位先进勘察技术,解决各抽水蓄能电站的关键技术难题,高效推进项目落地。

躬行山水之间,投身科技前沿。凭着敢为人先的闯劲、咬定青山的韧劲和事半功倍的巧劲,他正带领技术团队攻坚岩溶山地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以期为贵州能源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多新贡献。

“我将继续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工程,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做好每一项研究。”说这些话时,郑克勋眼里依然带着光。正是凭借着这份热爱,他与这份事业共同奔赴,躬行山水间,描绘出一幅幅宏伟蓝图。

本版图片由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银 李佩珂

通讯员 林石

编辑 李佩珂

关键词:

[ 相关文章 ]

[ 相关新闻 ]